妳(你)是否還停留吃素的人都是因為宗教信仰呢? 近年來,因為健康與環保的意識抬頭,「素食」或「蔬食」已經是新生代愛惜環境與自己的一種表現。
彈性素食飲食(The flexitarian diet)更是和地中海飲食並列最佳減重飲食與最佳糖尿病飲食第一名! 帶大家了解健康吃素。
台灣素食的分類
依照食品標示的法規分為,「全素或純素」、「蛋素」、「奶素」、「奶蛋素」、「植物五辛素」。
全素或 純素 | 「蛋素」 | 「奶素」 | 「奶蛋素」 | 植物五辛素 | |
植物性食材 (不含植物五辛) | V | V | V | V | V |
植物五辛 | V | ||||
奶類及其製品 | V | V | |||
蛋及其製品 | V | V |
素食者常見的營養缺乏問題
營養缺口 | 增加攝取 |
維生素B12 (蛋奶素不會) | 保健食品的補充,或可食用額外添加維生素B12的食品。 餐食中加入酵母粉。 |
EPA、DHA (ω-3脂肪酸) | 補充海藻類食物(海帶、紫菜、螺旋藻、髮菜、裙帶菜等) 亞麻仁油、奇亞子、花紫蘇油、印加果油、藻油 |
鐵 | 含鐵蔬菜及豆類:菠菜、紅鳳菜、紅莧菜、黑木耳、紫菜、豆類 *植物性的鐵吸收率不好,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一起吃,促鐵吸收。 |
鈣 | 高鈣豆製品:板豆腐、五香豆乾、豆乾絲等 (嫩豆腐鈣含量較低) 高鈣(低草酸)蔬菜:羽衣甘藍、地瓜葉、大白菜和小白菜等 杏仁 |
鋅 | 全穀類:小麥胚芽、糙薏仁、紅豆與綠豆 堅果、菌菇類、豆類(黑豆、黃豆、毛豆) |
維生素D | 適當的陽光照射、補充維生素D強化食品、補充香菇 |
素食者8大原則,吃出健康
1.食物種類多樣化
每大類食物中宜力求變化,增加食物的多樣性與均衡性,以增加獲取各類營養素及植化素的機會。
2.全穀雜糧為主食,豆類搭配食更佳
國民飲食指標每日至少有1/3 以上為未精製之全榖雜糧類,但如果Ni是熱量攝取在 1,200 卡以下的素食者,則建議將比例提升至 2/3 以上。
另外,豆類缺乏必需胺基酸甲硫氨酸,而穀類「離氨酸」的含量偏低,為了避免必需胺基酸缺乏的情形發生,因此建議每餐應有全榖雜糧類和豆類的互相搭配組合。
3.烹調用油常變化,堅果種子不可少
素食者除了注意飲食中的油脂攝取量外,也要注意所攝取的油脂品質與脂肪酸的種類。減少「飽和脂肪酸」,並增加「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適量「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之攝取。
因此建議經常變換烹調用油,並建議每日應攝取一份堅果種子類。
4.深色蔬菜營養高,菇藻紫菜應俱全。
深色蔬菜:每日至少一份深色蔬菜
菇類:因栽培過程能形成維生素 D,可補充香菇、杏鮑菇、珊瑚菇等。
藻類水果正餐同食用,當季在地份量足。口味清淡保健康,飲食減少油鹽糖。
5.水果正餐同食用,當季在地份量足。
因維生素C可促進鐵質的吸收,因此建議三餐用餐時能同時攝取水果。
6.口味清淡保健康,飲食減少油鹽糖。
蒸、煮、烤取代油炸烹調,並減少過度調味,如:糖醋與勾芡。
7.粗食原味少精緻,加工食品要慎選。
避免加工過度的素肉,不但蛋白質低,油脂含量很容易過高。
8.健康運動30分,適度日曬20分
接著大家介紹另一種非宗教性且對健康有益的素食法
彈性素食(Flexitarian)飲食
因為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而且有益於體重控制、改善胰島素敏感性與調整腸道菌叢等因素,彈性素食飲食和地中海飲食,並列最佳減重飲食與最佳糖尿病飲食第一名!
定義
由美國營養師於2008年提出的飲食方法,不須完全捨棄肉類,只要植物性食物超過1/2,且限制加工食品與精緻糖的攝取。
方法
1.每餐提高蔬果的比例,或是可以從每週一天無動物性食物開始
2.以優質植物性蛋白取代動物性蛋白
豆腐、黃豆、毛豆、天貝、豆皮都是很好的來源
3.以蛋白質較多的「全穀根莖類」類取代「精緻澱粉」
鷹嘴豆、藜麥、蕎麥等取代白飯、白麵
4.適量堅果補充Omega-3
5.不過度限制動物性食物
6.減少精緻糖、壞油、鹽
動手做蔬食
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個全球爆紅的IG關鍵字「#Buddha Bowl」(佛陀碗),讓你輕鬆體驗不無聊的吃素感受!
佛陀碗跟一般沙拉哪裡不同?
1.盛裝食物的碗像僧侶的化緣的砵,是一個碗狀。
2.除了冰冷的沙拉,可以加入溫熱的熟食,較適合怕生冷食物的東方人。
3.營養均衡,顏值很重要!
不再只有蔬菜與蛋白質,適量加入全穀類或根莖類。漂亮又營養的南瓜、地瓜、三色藜麥、台灣紅藜取代精製白米。繽紛的蛋白質與蔬菜來源,不但為顏值加分,用豆腐、黃豆、黑豆、菇類、甜椒、番茄,隨心情搭配屬於你的顏色!
4.找出自己喜歡的健康靈魂醬汁
範例:麻油1大匙、日本醬油2大匙、白醋2大匙、檸檬汁25g、糖少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