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的網路與便利的交通,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步調,也深刻改變了我們的飲食習慣,與靜態的生活模式。想想你是否習慣三餐老是在外,或是上班時長時間坐在辦公室,下班後又滑著手機呢?
根據台灣的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由生活型態的改變,許多人的飲食習慣遠離健康,導致多種營養素攝取不足,包括:
攝取不足:例如維生素D、維生素E、鈣、鎂、鋅、鉀和膳食纖維。特別是鈣的攝取不足問題嚴重。
血中缺乏的營養素:尤其是維生素D和維生素B6的缺乏情況較為嚴重。
攝取過多:脂肪與鈉攝取超過適量。
在人生的不同生命階段,像是「育齡婦女」中也存在著多種營養素缺乏的現象,例如缺乏鐵、葉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D等,這些維生素的不足在未來,可能影響胎兒到新生兒的正常發育。
上述調查反映了國人確實存在著營養不足現象,加上缺乏運動和日曬,這些因素可能引發健康問題,例如兒童氣喘、過敏、青少年心理間抗,以及成人的肥胖、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骨質疏鬆等。
所以,保持均衡飲食與養成運動習慣非常重要。即便生活忙碌,也要為自己的健康安排時間。但,若真的暫時困難重重難以實現,建議仍應先以調整生活型態為主,適當補充所需的保健品為輔,能有助於由於營養不均衡引起的身心不適狀況。
因此,我熱愛我的工作!營養師的工作並不僅只是單純開立固定的菜單。我們需要透過專業的訓練,進行全面的評估,了解每個人的飲食習慣、身體狀況和生活方式。針對每個人的個別需求,制定專屬且實際可行的計畫,有點像是生活教練,引導大家逐步透過飲食與生活型態調整體質,由內而外實現身心的平衡與健康。
營養師怎麼挑保健品
先來檢視一下妳(你)的飲食是否均衡呢?
每個人的年齡和生理階段雖然對營養需求有些許不同,但可以先參考「國民健康署」提供的飲食指南進行簡單的評估。請注意以下六大類食物,看看妳(你)是哪一類食物攝取不足,或者哪一類又攝取過多了呢?以最常見的例子來說,蔬果攝取不足的人可能會缺乏膳食纖維、鉀、鎂等營養素。又或者妳(你)常吃水餃、漢堡等,加上又沒有補充蔬果,B群可能會較不足。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學會觀察身體發出的訊號(即症狀)
人之所以要吃東西,除了一部分是心靈的慰藉外(想要),更主要的是為了提供身體所需的新陳代謝所需的營養素(需要)。因此,當飲食不均衡或選擇不當時,身體可能缺乏某些營養素,進而出現一些不適症狀。
舉例來說:如果缺乏膳食纖維,容易導致便秘;鋅缺乏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傷口不易復原;缺鎂可能引起抽筋困擾難以放鬆;缺鈣可能導致失眠,肌膚變得粗燥乾癢。所以可以藉由你的症狀,補充妳(你)需要的保健品,另外若能搭配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會更好。
因此,要學會觀察自身症狀,選擇補充所需的保健品。同時,若能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當然會更好。足夠的營養攝取,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與平衡。
針對需求挑選好的保健品
安全第一
在選擇保健品時,確保其安全性絕對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對於魚油而言,最令人擔憂的問題之一就是重金屬污染。因此,在挑選產品時,需確認其來源是否為小型魚,或者在製程中是否有進行重金屬的去除。選用無污染的魚油來源是確保品質的一環。同樣地,對於植物萃取原料,應留意是否選用無農藥殘留的原料,以確保產品的純淨度,進而安心食用。
此外,一些宣稱能夠增進排便和減重效果的產品,可能添加了輕瀉劑,如番瀉葉、
望江南、蘆薈素等成分。儘管這些成分在合法用量內是安全的,但長期使用可能改變腸道粘膜通透性,引發不良的副作用,如腹瀉等。更重要的是,無法解決健康問題的核心。同時,一些原料雖然可能具有相似的正面效果(例如減重),但其人體試驗證據可能相對較少,或者極少數原料可能帶來不良副作用。在廠商挑選原料時,是否充分考量了安全性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這方面的了解通常需要有相關的背景且深入研究大量相關文獻,相關專業人員會有較深刻的理解。因此,建議選擇具有良心的廠商吧!。
最後,如果廠商提供第三方檢驗報告,當然能更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安全性。對於從國外購入的保健品,更應詳細了解原廠是否符合從原料到生產再到最終產品都符合安全標準,成分是否符合台灣食品法規的要求。一些在國外合法的成分在台灣可能被視為不符合食品法規,因此必須謹慎確認。
有效性與科學性
品牌原料,會進行相關的臨床試驗,因此應仔細查看廠商所使用的主成分的「劑量」,確認是否符合有效劑量。值得注意的是,原料的「使用量」並不等於其「有效劑量」。以葉黃素產品為例,若成分標示為「金盞花萃取物(含10%葉黃素)」100毫克,實際葉黃素的劑量為100*10%=10毫克。另外,廠商必須添加到「足量」才能獲得原料商的品牌授權標誌,也可簡單以此做個判斷。因此,建議選擇標示清晰的廠商。
此外,一些有效成分對高溫敏感,容易在高溫下失去功效,尤其是抗氧化成分。因此,選擇保健成份時,若其怕熱,最好避免挑選需要加熱劑型的產品。
同時,複方的設計需要考慮營養的加乘或互補效果,例如葉黃素與玉米黃素、薑黃與黑胡椒鹼等。單方或複方並無優劣之分,而是視個人需求而定。若同時攝取多種保健品,需注意是否存在「重複」的成分,以免過量攝取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在挑選複方保健品時,建議謹慎考慮個人需求和已攝取的其他保健品,以確保整體健康唷~
最後,保健品的服用量並非越高越好。補充過多可能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或者只是浪費而已,因身體無法充分吸收。確實,在某些特殊的生理狀況下,可能需要高劑量的補充,但建議最好在經過醫師和營養師的評估後,按照他們的專業建議進行補充,避免對身體產生不利的影響。例如,對於維他命D的補充,最好在經過抽血檢查後,再由專業人員評估是否需要高劑量的補充。